5/3/09

漫谈村上春树《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之叙事模式

《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属于一部叙事结构独特的小说。作品从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叙事内容出发,平行交错地向前推进,组成一种“两面式”的叙事模式,最后达致一个出乎意料而又关系密切的结局。在小说里,作者试图把一个“我”切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转移作认真的构图,从对立的角度,把一些人生相关的课题带出来,激起读者的思考空间,把读者带进一个匪夷所思、难以预料的境界。

生与死、不死与永生、有心与无心、现实与梦等等对立的现象,在“两面式”主体的基础上,穿梭在小说之间,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阐述着人生的完整和不完整。“我发现这几天我才第一次不想从这个世界消失。我对接下来要往什么地方的世界去并不在意。就算我的人生光辉的百分之九十三都在前面一半的三十五年里用尽了,也没关系...............我不想放下这扭曲的人生从此消失。我有义务把它守到最后...................我不能就这样丢下我的人生而去啊!”

村上春树是一个擅长描写两个对立主题的作家,常常在作品中呈现两面对照的叙事模式,喜欢间隔主体,分别描写,却又不是呈现独立的个体,例如我和老鼠、直子和绿、国境之南和太阳之西等等。这样二重的、复杂的思考结构尤其在《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里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对两个看似孤立的故事进行有次序的、递进的阅读方式,很容易就会陷入断崖的理解状况,无法把整个故事的完整性融会贯通,继而造成误读,直接破坏了对整部小说准确的赏析。

除了两面式的主体结构,《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也安排了一系列特殊的叙事客体,发挥其在小说内的叙事功能,把抽象的东西层层分解,然后又重新组合,让看似生涩难懂的故事内容紧贴住读者的心,把意义结构明显地表达出来。技巧是一切创作的生命,方法造就作品, 村上春树在创造这些客体时,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把小说里出现的“金色的兽”、“消音”、“读梦”、“兽的死”等等晦涩的意境,从多重内聚焦的视角形式出发,让不同的客体从各自的角度讲述同一件事,然后在某一个点汇合。这样,小说就产生了立体感,读者也能够在跟进小说时,完全掌握故事的内在意义。

以布雷蒙的符号美学理论为基本论点,“两面式”的叙事序列是由两个对立的主体组成。两个主体各自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看待自己面对的活动。两件事在故事的结束后,一个看来是向好的一方迈进;而另外一个相对的,走向坏的目的地。在《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里,两个对立的主体分别是有意识的自我和无意识的自我。有意识的自我通过现实世界,以计算士的身份经历种种紧张、刺激的逃亡生活。相反的,无意识的自我则在脑的另一端过着悠闲、安宁的平静生活。

虽然原则上两个故事看起来好像是分岔了,其实故事的真正内涵是融合在一起的。喜剧和悲剧同时在故事的尾声突显了它的意义。悲是喜的垫脚,而喜因悲而产生了意义,所以两面式的对立未必是极端的张力,两者都是形成叙事总和的主角。在《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里,如果没有了任何一方,意义就会完全消失,也许这一部小说就只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小说了。

在“冷酷意境”里,计算士因为博士无心的研究工作,被设计成研究对象后,无端端卷入一场没有头绪的麻烦问题,在意识世界里挣扎,很想找出答案。可是当真相揭晓时,“我”的意识已经走入无意识的世界,“世界末日”代替了“冷酷意境”。意识的灭亡等同与无意识的复活。现实中的“我”虽然已经死亡,但无意识中的“我”却找到了全新的生命意义。生与死,从对立的立场得到了诠释的途径。

两面式的叙事模式可以更有效的促使读者不断地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读”文学作品,可见村上春树的用心良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能和接受者互相交流,达致最后的共鸣。《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在这一方面是很成功的。两个故事之间分隔的叙述层,层层递进,带领读者的思绪,从“世界末日”进入“冷酷意境”;再从“冷酷意境”回到“世界末日”,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点也不混淆,一直到两个故事相遇在一个交叉点为止。

在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里,出现了很多语境独特的叙事客体。每一个客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为了发掘隐藏在故事底下的内涵而设,意义非凡,足以表现作者的精密细腻的思考功力。从这些客体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创造力之强,以毫无关系的语境,譬如:“廻纹针”、“手风琴”、“影子广场”、“兽的死”等,一层层地编造故事情节,然后在衔接每个语境的构思上又是那么的熟练。感觉上,作者好像在重组几个不同的活动,将虚设的部分,把无意义的独立客体,明确的在小说前进的过程中,赋以每个客体实在的意义。作品就在这样的重新组合下,故事内在的意义结构便明晰地浮在读者眼前,让小说标新立异,产生新鲜感。

《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里的客体也带有一种行动功能,带领读者随着客体的转换,紧紧追踪下一个客体所概括的语境,一直到故事的结尾。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叙事客体的出现,都会产生反复的问号,这是代表什么呢?下一步,这些有自己特点的客体又会带出什么样的惊喜?读者就靠着这样的线索,牵制着好奇心,继续探索故事的发展,达到非偶然性的故事结局。抽象的客体,经过作者巧妙的安排,变成有逻辑的客体,发挥完整的叙事功能。
这样的叙事功能也正好符合罗兰巴尔特的叙事模式的美学理论。根据巴尔特的论述,叙事作品可以分成三个描述层:功能层,行动层和叙事层。在《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里,作者混合式地使用了这三个描述层,表现出一个有逻辑的故事情节。

无论是结构主体、语境或叙事客体,《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读者用心的读,然后带着饱和、愉快的心情,画上阅读的休止符。村上是个机智、聪明的作家。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制造许多虚无,但确实存在的主体和客体,让他的读者在有和无之间盘旋,达到深层的阅读乐趣。

读《世界末日与冷酷意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像作者一样,认真地思考,自然就会明白作者的用意,也会发现书中很多意义特殊的地方。从“冷酷意境”走进“世界末日”的当儿,随着故事的结束,心境也会深受影响,让自己在读后也不知不觉地走入一个宁静的世界、憩息........停留。“这里就是世界的终点,世界的终点不通往任何地方。在这里,世界将终息,将静静地停留着..................”

5 comments:

JC said...

村上春樹! 佩芳, 你讓我立即跳起來到我的書架上尋覓...我的書架上竟然收藏了六本村上春樹的書...說收藏是對的只因我犯了常人的壞息慣, 把書買回來, 收了幾年都未看完.

喜歡村上春樹是從看了他的<挪威的森林>開始.你看了嗎?特地推薦賴明珠的翻譯.超棒!

hongdawen said...

很久都没这么认真看书了!more to come...please!!

Mimi said...

我忘了问你:这是论文的一部分吗? :-)

佩芳 said...

JC,谢谢你的村上春树。我现在在看《寻羊冒险记》.爱上村上不可自拔。

佩芳 said...

不是论文,是功课而已。把它记下,以后好作参考。不过论文也会考虑研究村上的作品,还没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