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0

越南之旅-总概括(2)

从城市走向海湾,再从海湾北上山区,途中的奔波使越南的丰富文化渐渐绽露其特色。越南原来也不简单,每一处,每一角,都充满了独特的民情与地域情结。越离开城市,山地风情给人们带来的是温馨和纯朴。走进山区,每个骨节开始跳跃,眼睛的活动、鼻子的嗅觉、审美的触觉,通通活跃起来,变得高度机灵。不停的搜罗身边的一景一物,摄影的目标滔滔不绝,不知所措就是这时候鸣起了响笛。太多的物象、景象、人像,经验不足,什么都想拍,结果什么都拍得无法称心。也许贪心是摄猎的绊脚石。但也不是全无收获,从中学习到什么是“放慢脚步”,慢慢看,慢慢拍。突然想到卡通里一休和尚说的:“别急、别急”。

老街,是山区的第一站。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市镇,中国边界,河口依傍的地域。来往的人们没有了河内人惯有的冷漠。脸上有笑容,眼里有温暖。虽然天气与其他地方比较起来,冷得发直,但感觉却不再麻木。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老街的吸引力。虽然街道简单,但当时在车上的呼吸是顺畅的,在河内的窒息得到完整的解放。从下龙湾的热身,到老街的沐浴,我想车上的每个人,那一刻的精神已经完全进入放松。路上不再有来势汹汹的车辆,有的只是骑马的山民。车与马并行,步伐是悠闲的,急促的空气恢复平和。
车子徐徐的在山路攀延,向桥山(Caosan)前进。山崖间的风景怡人。梯田、松林到处可见,偶尔也会看见稀落的山地居所穿插其间。空气越来越冰凉,身体的温度渐渐降低。由于身上的衣着准备稀少,整个脑袋开始叽哩咕噜的发出抗议,很冷哟!抗议的结果传递到身体机能的部位,尿急。糟糕!导游说除了客栈,路途中是没有厕所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露天厕所。人是适应能力很强的动物,露天就露天,反正又不是没有经验。就这样,把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掉了。

桥山山顶的温度大概是摄氏5、6度吧!也许人年纪大得承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再加上血压本来就很低,哪受得了如此折磨,心痛突然发作。怀疑自己会不会冷死于此啊?这就是没有作充分功课的下场。幸好ML有多余的外套,LH有多余的手套。一口气穿上了四件衣,两件外套,两件牛仔裤,身体的温度才缓缓恢复。在客栈楼上也有暖炉,大家围在四周,没有人想离开。也因为这样的天气,胃口大开,把减肥的念头远远抛在脑后,从这刻开始,每一餐都设下三碗饭的纪录。
晚上在暖炉旁取暖,不同国籍的游客、导游说着自己的故事,然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唱着圣诞歌曲,感觉上又回到了2001年的美国的冬天在贝希家的那一幕。有时回忆这种东西就是在不经意的一刹那偷偷的游进生活的顺序里,当上不速之客,带给你短暂的惊喜和制造另一个若干年后的回忆。由于记性上的缺陷,常常把回忆无情的锁在记忆匣子里,不断更新,不断收藏,一直等到象这样的机缘,才被释放出来。记得一位同事曾经笑说:你一直旅行,可是你总不能牢牢记住你旅行的细节,那不是在浪费钱吗?在当时,真的答不出所以然来。可是这些记忆却偏偏在某年某月某日的另一次旅行出现了!就像这样.....................

桥山的原住民很纯朴可爱。笑脸,到处都是。也许因为语言上的障碍,除了带点腼腆的笑容之外,大概也没有什么是他们与游客之间的沟通方式了吧?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可以从他们对游客注视的眼睛里看到好奇。尤其是小孩,除了笑容之外,还会一句HELLO!他们也很喜欢拍照。对着镜头一点也不羞涩,象排练过的模特,所以在这里摄影不是件困难的事。尤其在早上市集,什么样的对象任你拍,准不会被白眼或被骂。那种自由度在某些国家是会被剥夺的。原住民的和蔼可亲是桥山的另一个特点。

离开桥山,等同于回归现实世界的时刻到了。依依不舍,有羁鸟恋旧林的感慨。但人总是要面对现实,旅行是为了增广见识,是为了放大视野,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所以还是要收拾心情,走出深山,回到原来的地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