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带了很多小食回来,铁蛋就是其中一项。自己对铁蛋是情有独钟,可是身边的亲戚朋友却无法体会铁蛋的优点。他们觉得鸡蛋还是正常一点比较象“蛋”。SP还一堆的“蛋”理论,说什么硬邦邦的蛋,破坏了美感和口感。有吗?QQ的嚼劲不就是叫口感吗?老妈还比他开通,虽然不怎么认同铁蛋的魅力,可是她很有创意,把铁蛋和粥混在一起吃,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吃饱了,还到处宣传铁蛋+粥的方法。老年人还比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我看要送他去思维建设。人总是要变通一下,不然,这和硬邦邦的铁蛋不就是一个道理吗?呵。
其实吃的文化五花八门。社会背景和地域风俗使每个国家拥有自己的特色。人们因为习惯使然,对自己常接触的食物特别眷顾和喜爱。就像榴莲,很多人都爱得要命,可是却有人觉得它很臭。臭的定义似乎用得不太恰当,我觉得那是嗅觉上的突破。嗅觉的化学符号其实是可以训练的。所谓的臭是嗅觉神经发出传统的讯号,人类就因为被禁锢在传统感官中太久,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创新只会给他们带来痛苦。所以,好吃的榴莲被拒于千里之外。
又比如臭豆腐,人家说其臭无比。看来这“臭”味还真是概括不喜欢食物的代名词,凡是不喜欢,就说“臭”啊,“臭”啊。我相信曾经试过的人会发现臭豆腐其实很香很好吃。人们的“臭”观念限制了新生的领受力。食物也有其审美意识,主观的食物鉴赏态度会让审美观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