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10

让文字化凡为奇

参加两天由晨砚主讲的“让文字化凡为奇”的写作讲习营后,发现自己的作文根基离开扎实太远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加以改善。通过讲习营,突然省悟,原来在浩瀚的文学领域里,一个作家的付出不仅是靠一双手,一串文思,而是一颗“心”。最近为了毕业论文很懊恼,觉得自己变笨了,什么也写不出来,于是很努力的祷告,希望上帝能够给与指引,找到一个出口。 这次的讲习营收获不浅,想必是上帝听到了我心中的低吟。

听晨砚讲述作文的方法和过程,惊讶和惭愧交织心中。惊讶的是如此一个外表平凡的女作家,内在竟然装满丰厚的文学宝库和感性气息。从她的分享中,惊觉这些年的文章几乎是随欲而作、任意而为,没有中心点,没有她所谓的五感六觉。每次写作,完全无视除了视觉之外的感觉,然后凭脑里涌现的构思,拼命地写,把看到的视觉效果化为文字,以为那就是“文章”。对于今天的发现,惭愧也爬满心中。一直以来很喜欢写作,努力的、拼命的写,完全忽略写作其实和其他领域一样,需要正规的训练,才能酝酿巧作,而不是熟能生巧那么简单。晨砚的每一句话,点醒心中沉睡已久的傲慢。为什么说傲慢呢?傲慢是因为自己太轻视写作的内涵,不尊重写作的基本意义。看来必须尽快消除那已经膨胀的傲慢,放下,从新开始认真学习写作的技巧。

通过晨砚的分享,尤为她对生活里每个细节的敏感度、观察力和分析视角惊叹。虽然讲习过程是轻描淡写,但每个句的音符却铿锵有力,敲击着心底迷糊的意识。眼睛望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打扮平凡的女作家,听她的说话内容,心里是感动和激动。她说的构图、张力、韵味、童心等等,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会有这样细腻的人啊?是因为她是艺术家出身,所以对身边的事物特别留意,想象力和创意特别优越吗?我想也不尽是。她拥有一颗别人忽略的敏锐之“眼”和“心”。尤其当她分享有关从瀑布写生到发现瀑布从来没有放弃等待的那一段,我感动得想哭。有谁会想过一个只不过称为“瀑布”的东西可以为人生带来启示?这大概就叫“发现”。而我想这样的“发现”,唯有通过心灵宁静,毫无杂念,永远保持童心的人。晨砚给我的印象,在讲习营结束为止,是如此。

在赏析文章的时段,虽然自己的文章被晨砚评为斧痕太深,文句累赘,基调不协调等等,文章几乎伤痕累累,心里当然会难过。尤其从来没有间断的在写作,这样的一针见血使挫折感顿然游升。但是,很快的,从积极的角度反省,这是神的恩典。如果今天没有认识马太,如果今天没有晨砚,我想自己永远也不会察觉累积已久的错误。庆幸有这么一个活动,让自己苏醒,让自己发现隐蔽的缺点。

讲习营是结束了,但是我希望与晨砚的交流不会因此停息。从她身上学习的不只是写作技巧,而是她那事奉的态度。虽然自己认识主已经十年,但在这个路程上,一直是孤军作战,没有引导,没有支持。福音对我来说就只是“福音”两个字,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今天,认识晨砚,从她的讲习中,开始认识福音的美,福音的内涵。希望未来的日子,能够继续在她身上学习如何把福音造福人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