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50分才到宾馆的餐厅用早餐,觉得不必太早到答辩现场,因为在那儿等待会让自己更紧绷。遇见陈小姐,她问我为什么还在宾馆?我懒得节外生枝,随便塞给她一个理由:睡不醒。结果这变成后来她一直用来揶揄我的理由:答辩之日也会睡不醒。以她的性格,她应该会帮我把这个以为是事实的理由传播到明年,后年,后后年,然后一直延续下去..........
匆匆吃完一个馒头、喝完一杯豆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徐步走向南京大学的文学院。一边走一边给自己作精神调整,希望到达文学院后,心情会缓和一些。因为没有经验,因为没有人指点,也因为要面对一个未知数,所以人变得异常神经兮兮的。20分钟的路程感觉好像走不完似的,旁边来来往往的路人似乎很吵杂似的。
8点20分到达文学院,按着分组表格的指示,找到自己的答辩组别。进入答辩室,看见答辩队友和委员,稍微平和的心又再加速跳动,血液好像在飙升,双手开始颤抖。心里一直叮咛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听到四周叽哩哇啦的,好像很热闹,我默默地在桌子一角坐下。突然听到一声怒吼:“XX,你是否该做你应该做的事,不要顾别的好吗?”这一吼,可把我手的颤抖度提升了。看着那骂人的,是谁呀?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答辩委员之一吧?这么凶,看来要在这一组过关会有一定的难度,先来个下马威,答辩过程有待察言观色了,不然一定会死得很难看,搞得我马上心里发慌。
8点30分,答辩正式开始。作开场白的正是那位刚刚骂人的老兄。天啊!他竟然是答辩委员会主席?他按专业把我们五个队员分类排序,我........哦,倒霉的事永远离不开我,被编排为第一个。我努力的把也在颤抖的脚立起,拿了讲稿,走到圆桌的中间,坐下,勇敢的环视四周和前面的三位“大人”,深呼吸,于是就在尽力压制的情绪波动中,用尽快的速度,把讲稿内所有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讲完,间中那位凶大哥还不断提醒我抓紧时间。
答辩委员给与论文的评语:
1.论文的论题很新,作者采用了与传统图文体作比较,来凸显文学的特点,这是一个特出的优点。但是,论文却没有明显的交待图与文的关系,有待加强。
2.论文的专题安排非常好,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3.论文的格式规范是这一组里最好的。
4.从文体角度来看,这算是一篇相当用功的论文。但是,作者却忽略了图与文矛盾的地方,如果可以加强分析会更好。此外,文学的关键在于想象力,摄影文学有吗?论文也应该着重讨论这一点。
回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由于论文没有明显交待图与文的关系,你可以大略的解析吗?
回答 :其实在论文写作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从图文体的视角里找出图与文的关
系。但是,也许例子的运用,比如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方面,还是不够完
整,所以不能给大家一个具体的概念。针对老师们的问题,我试图在这里作一
些补充。图与文在摄影文学里的关系是有意味的搭配,换句话说摄影作品的布局、角
度选择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文字描述是依据摄影图像,作有意味的描述。
不像传统图文体,图与文之间是有主次之分,摄影文学的图与文是相辅相成的。这篇
论文的目的是要重新确认图与文的关系,逾越传统图文体的附属关系,图文在摄影文
学里是二者缺一不可的。
问题(二):文学的关键在于想象力,摄影文学有吗?
回答: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深思的问题,在论文写作期间,只注重摄影文学的文体部分,忽
略了想象力方面的探讨,回去后,会好好思考。(我在作答的时候,昂老师一直咪咪在
笑,有点像广东人说的“阴笑”,不知道是开心还是得意?)
问题(三):读图时代是把人变傻了,还是变聪明了?
回答:我个人觉得这是时代进步、文化必然转变的现象,也是阅读方式的改变。读图可能短于
引导读者作深度思维,但它却可以激发读者某种深层的感受。虽然那种感受是瞬间的,
很快消失在时间延绵之中,使人们的思考时间被压缩了,但是通过文字的配合,就可以
深化对直观图像的表现。所以,我觉得读图不会使人变傻或聪明,而是信息的接收方式
和速度及存放值改变了。
在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后,我总算混过了,没有被反驳。就这样,顺利地通过答辩,也顺利的毕业,圆满地结束了36个月的寒窗之日。听到答辩成绩的那一刻,百感交集,整个人突然间觉得好轻松。但是,这也代表了接下来的日子又要有新的安排了,因为我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呵。
6 comments:
还是要再次向你道喜啦,朋友:)
你的努力没有白费。
歇息一会儿再向前迈进!支持你哦:)
我很喜欢你对第3题的回答。我不是“老师”但是我觉得你答得很好很妙!
写得很仔细,我可以想象答辩时的情景了。但是读后我开始脚软,看样子答辩还真的不能混~哈哈!
下一个大计是什么?
好棒哦!you are the best!! 下一步?
对。歇息一会儿,感觉很久没有好好睡一觉:)
哈哈,乱混的。这题还是那位凶老师的问题,答得有点心虚。幸好他没有把我轰出去!
HY,答辩要看组别,有一组(王彬彬老师的)2.5小时就结束,羡慕得我们要死。而那些在徐兴无、苗怀明老师那一组的用了5个小时才完成,吓死人!幸好没有在那一组,听说苗老师去年当掉两个新加坡班的,所以被称为”苗一刀“。我们那组也不算太好,4个小时,陆老师有点难搞。所以啊,别担心,用心把论文写好,到时就可以应付得来。只要可以证明论文是自己写的,大致上要答辩过关是没有问题的。
下一个大计....读博吧?但是,现在一切都还是雏形,没有行动。离开课还有一年时间,所以暂时休息,什么也不想。世事难料,到时可能已经改变主意。
MM,下一步是休息,等明年再打算。这一趟中国行让我重新考虑赴华深造的计划。再看吧!
Post a Comment